羅奇
羅奇(1904-1975),廣西省容縣人,國民革命軍陸軍副總司令,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。早年就讀于容縣中學(xué)、廣州工程學(xué)校和廣州法政大學(xué)法科。
1924年4月,考入黃埔軍校一期,編在學(xué)生第一隊。9月,隨學(xué)生第一隊擔任孫中山的警衛工作。同年11月畢業(yè)后,歷任軍校學(xué)兵連排長(cháng)、入伍生隊區隊長(cháng)、國民革命軍第二師第六團參謀、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七師三團營(yíng)長(cháng)等職,參加過(guò)第一、二次東征,平定劉楊叛亂及北伐等戰役。
1929年,任國民革命軍獨立第十五旅第一團團長(cháng)。后該旅改稱(chēng)獨立第三十三旅,升任副旅長(cháng)。
1931年,調任國民革命軍第二師第六旅旅長(cháng)。
1933年3月,率部參加長(cháng)城古北口抗戰。
1934年,入廬山軍官訓練團受訓;旋入中央軍校高等教育班第三期受訓。
1936年,入陸軍大學(xué)將官班第一期學(xué)習。
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(fā)后,羅奇升任國民革命軍陸軍第九十五師師長(cháng),駐防鄭州,負責鄭州與開(kāi)封間的黃河防務(wù)。旋奉命北渡進(jìn),后參加徐州會(huì )戰。同年7月,又率部參加武漢會(huì )戰。
1939年9月,參加第一次長(cháng)沙會(huì )戰。
1941年,升任國民革命軍第三十七軍副軍長(cháng),并仍兼國民革命軍九十五師師長(cháng)。同年9月和12月,先后率部參加第二、三次長(cháng)沙會(huì )戰。
1943年,升任國民革命軍陸軍第三十七軍中將軍長(cháng)。
1944年5月,羅奇率部參加長(cháng)衡會(huì )戰,因戰敗被撤銷(xiāo)三十七軍軍長(cháng)職。后任陸軍第二集訓處副處長(cháng)、陸軍總部特科參謀等職。
1945年日本投降后,羅奇任設在南寧的軍政部第十軍官總隊總隊長(cháng),負責安置廣西地區的國民黨軍隊編余軍官。
1947年,被任命為國防部戰地視察組第四組組長(cháng),負責督導華北、東北等地的國民黨軍隊同人民解放軍作戰。遼沈戰役時(shí),曾親到葫蘆島,指揮敢死隊進(jìn)攻塔山。后任北平警備總司令部中將副總司令。
1949年2月,任京滬杭警備副總司令。9月,升任陸軍副總司令。全國大陸解放前夕,隨國民黨殘部敗退臺灣。
到臺灣后,羅奇繼續擔任陸軍副總司令,至1965年10月,歷時(shí)十六年,并晉升為陸軍二級上將。
1965年10月,任“國防會(huì )議”副秘書(shū)長(cháng)。
1967年2月,任“國家安全會(huì )議”戰地政務(wù)委員會(huì )副主任委員。
自1952年以后,連續擔任國民黨第七、八、九、十屆中央評議委員。
1975年11月,病逝于臺北。